立法會會議
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
“自動心臟除顫器”質詢
林哲玄議員:
主席,有意見指出,自動心臟除顫器(下稱“AED”)必須在施行心肺復蘇法時盡快使用,因此AED是否方便取用對心肺復蘇法的成效起關鍵作用。香港消防處(下稱“消防處”)於2021年6月推出“AED 睇得到 用得到”計劃(下稱“該計劃”),旨在於社區普及設置和使用AED。然而,據悉即使該計劃已推行逾一年半,仍有大量政府場地(例如郵政局、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屋邨辦事處、社區會堂、社區中心及學校)未有設置AED。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自該計劃推出以來,全港及各區增設的AED數量分別為何,以及市民是否可通過消防處
的“AED搵得到”網上資訊平台,找到所有可供公眾使用的AED;
(二)
會否訂立在公共場所合理間距設置AED的指標;及
(三) 有否持續教育市民使用AED的計劃(例如播放宣傳短片),並適時檢討有關計劃的推展進度
及成效;如有,細節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保安局局長: 主席,為提高社區應急準備的意識、能力及配套,消防處一直積極制訂和推行社區應急準備策略,並在社區舉辦教育和宣傳活動。
施行心肺復蘇法(“CPR”),並配合使用自動心臟除顫器(“AED”)是最有效拯救心臟驟停的患者的方法。AED使用程序簡單易明,並內置電腦分析病人情況。大家只要遵照AED的指示,便可讓患者心臟有機會回復正常跳動。近年國際間普遍支持,即使未曾接受訓練的人,亦可以使用AED進行拯救。消防處一直積極研究,如何讓市民能盡早取得AED以加強拯救生命的效率。因此,消防處於2021年6月推出“AED 睇得到 用得到”計劃,致力增加全港各處可供公眾使用的AED數目,同時提升市民在遇上緊急事故時,使用AED的意識和能力,懂得向心臟驟停的患者進行除顫急救。與計劃相關的AED資訊,包括位置,會上載到由消防處構建的“AED搵得到”網上資訊平台(“CARE”),供市民查閱。
消防處同時推行CPR和AED社區教育計劃,令市民對整個拯救過程加深了解,當遇到有需要時,能更具信心及效率處理突發情況,亦着力宣傳“任何人都可以使用AED”的概念,鼓勵市民,於消防救護人員到達現場前,跟從消防通訊中心人員“調派後指引”的即時同步指導,以及使用就近的AED,把握時機為患者進行急救。
消防處推行上述各項措施,目的是要營造社會氛圍,在社區普及“救人和自救”的文化,同時推動各機構設置AED,讓人“睇得到、用得到、搵得到”。
就議員的質詢,我答覆如下:
第一部分有關AED的數量和網上平台。“AED 睇得到 用得到”計劃自推出以來,已有超過160間公私營機構參與計劃。截至2023年3月,CARE平台已加入超過1 700部AED的資料,分布在全港18區,港島區超過400部、九龍區有490部、新界及離島區有近820部。
在推行上述計劃時,消防處已率先在全港超過100間消防局及救護站外添置AED,以及在超過600輛備有AED的消防處車輛上張貼AED標示。
現時全港不少地點,包括政府建築物和辦公大樓、醫療機構、主題樂園、學校、大型商場、私人屋苑、商業大廈、護養院等,均已設置AED,消防處一直鼓勵並協助相關機構放置AED並開放予公眾人士在緊急時使用。
除了以上的1 700部AED,我們理解在社區內亦有不少其他機構有設置AED。除了在政府部門加強推廣設置AED之外,消防處正積極鼓勵這些其他機構把AED資訊上載到CARE平台,亦會繼續探討其他相關的支援配套,或可行的合作方案。
隨着有更多機構參與計劃,加上市民對於社區設置及使用AED方面的認知、期望和能力逐步加強,可帶動社會氛圍令到更多機構參與計劃。
第二部分關於AED的合理間距。對於在公共場所安裝AED的間距或密度,現時國際間並沒有一致的標準,但不同的組織均大致建議安裝AED的位置與患者為步程來回3至5分鐘內。消防處亦建議參與機構,以能夠盡快取得AED作為安裝目標。
第三部分有關應急教育方面。消防處一直積極制訂和推行與社區應急準備策略相關的教育和宣傳活動;推廣“應急三識”,即“識滅火、識自救和識逃生”。在推廣“識自救”應急技巧時,教授包括CPR及AED的使用方法;除了以電視、電台、宣傳單張等宣傳教育方式外,消防處亦在校園和社區舉辦一系列的課程和講座,透過社交媒體、網上平台、公眾參與活動,接觸不同年齡層和社區群體,將應急資訊滲透至社區不同角落,從而提升社區應急準備。
消防處一直利用不同宣傳媒體的統計數據,配合問卷調查,適時檢討教育和宣傳活動的進展及成效。目前為止,相關的教育和宣傳活動已接觸超過100萬人次,未來亦會參考檢討的結果,擴展宣傳教育的廣度、深度及持續性。
下一步,消防處將集中宣傳“AED 全自動 未學過 都識用”,讓市民明白即使未有接受過使用AED的相關訓練,在遇到心臟驟停事故時,任何人都可用AED救人,“擊活人心,敢就救到人”。
展望未來,消防處會繼續積極地以多管齊下的方式提升AED的覆蓋率、加強市民的應急準備意識及能力,讓市民遇到危急或突發事故時知所應對,進一步保護香港市民。
多謝主席。
林哲玄議員: 主席,十分感謝局長的答覆。事實上,3至5分鐘來回步程間距的目標,以及1 700部AED都是令人非常鼓舞的數字,但我們要考慮的是,當市民看到一名陌生人突然在街上暈倒,不省人事時,其實會十分緊張,當他上前希望提供協助,如果有需要尋找一部AED時,他卻可能不知道放在何處。
如果大家開啟CARE平台的網站——我剛剛開啟了——便會發現距離會議廳最近的AED放在黃俊碩議員的立法會議員辦事處內,大樓原來是沒有的。一星期有7天,每天有24小時,如果我前往黃議員的辦公室而恰巧他不在,辦公室又關了門,就會出現問題。當然,有關資訊十分有用,亦能幫助很多市民,但市民是否懂得使用是一個問題,而處所的開放時間的確亦是一個考慮。
且讓我們看看另一項資訊。政府總部入口亦設有時間限制,但傷患是沒有時間限制的,隨時都可以發生。政府有否考慮例如與便利店合作,將全港所有便利店變成擺放AED的地方,由原廠負責維修保養,市民一看見便利店就知道擺放了AED,令大家容易找到呢?
當然,除AED外......
主席:
林哲玄議員,你已提出多項補充質詢,請坐下。
局長,請作答。
保安局局長: 主席,多謝議員的補充質詢。上載至CARE平台的資訊不單包括公眾人士可使用的AED,事實上不少機構提供的資訊,例如“只供職員”或“只限有職員陪同人士”使用的AED資訊,都已上載至系統。雖然系統目前尚未完備,但消防處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希望繼續完善CARE系統。
至於當有傷患事件發生時,我呼籲市民立即撥打999,即時聯繫消防救護指揮中心的同事,我們會在調派消防救護人員到場前,根據“調派後指引”給予一些相關的同步急救指導。多謝主席。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