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當局就財務委員會於2024年4月17日舉行的特別會議,對醫療衛生議題作出書面答覆,有關林哲玄議員提出的問題及書面答覆摘錄如下,謹供業界參閱。
(請點擊左側 > 圖標以瀏覽政府回覆)
問題20:醫療事故是影響醫患關係和醫療系統穩健運行的重要因素,就此,1) 請列出過去三年各公立醫院接獲的醫療事故申索個案宗數,並按申索個案的類別列出分項數字;2) 請列出過去三年經被後裁定成立的投訴宗數,以及因相關事件被紀律處分的醫護人員數目 (按專業分別列出,例如醫生、護士及專職醫療人員)。3) 是否知悉過去三年,每年醫管局就多少宗申索個案向有關的病人或其家屬作出賠償,以及個案的賠償 總金額及招致的開支分別為何?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一向非常重視其服務質素及病人安全,並設有機制及指引以加強呈報、管理及監察在公營醫院發生的醫療事故。在相關安排下,就有關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及重要風險事件,各聯網/醫院必須在二十四小時內透過醫管局內部的「醫療事故匯報系統」向醫管局總辦事處呈報,同時按既定程序妥善處理事件,以盡量減少事件對病人可能帶來的傷害,並對家屬及涉事員工提供所需支援。若有關事件對公眾即時構成重大影響或涉及病人死亡,醫管局會根據既定機制公布事件和成立根本成因分析委員會,找出可能導致事件的根本成因,並識別風險及建議改善措施。醫管局總辦事處亦會每年就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及重要風險事件向醫管局大會提交報告,並會向公眾公開報告。醫管局會繼續不時檢視有關機制及安排,並在有需要時作出適當調整。
1)
醫管局沒有就醫療事故申索個案的性質作分類。下表列出醫管局在2021年至2023年接獲的申索個案數目:
醫院聯網 | 申索個案呈報註的年份及個案數目 | ||
2021 | 2022 | 2023 | |
港島東 | 8 | 1 | 8 |
港島西 | 12 | 12 | 4 |
九龍中 | 18 | 19 | 24 |
九龍東 | 9 | 10 | 12 |
九龍西 | 18 | 12 | 21 |
新界東 | 19 | 14 | 11 |
新界西 | 17 | 16 | 15 |
註:根據醫管局醫療事故保險計劃呈報的個案。
2)
下表列出過去3年按醫院聯網的投訴分項數字:
聯網
年度 | 港島東 | 港島西 | 九龍中 | 九龍東 | 九龍西 | 新界東 | 新界西 |
2020-21 | 61 | 154 | 631 | 254 | 190 | 51 | 175 |
2021-22 | 193 | 150 | 705 | 286 | 150 | 76 | 50 |
2022-23 | 227 | 190 | 674 | 228 | 352 | 263 | 228 |
註:上述數字並不包括有關醫管局整體和醫管局總辦事處的服務的投訴。
醫管局設立投訴機制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在處理投訴的過程中為投訴人解決問題,並改善服務。因此,無論投訴是否成立,如醫管局在處理投訴個案時發現任何可以改善服務的地方,均會採取適當的跟進行動。醫管局以往並沒有備存由醫院聯網處理的每宗投訴成立與否的統計資料。醫管局於2023年審視並優化現行的投訴處理程序,醫院聯網自2024年起會備存相關資料。
按照醫管局既定的兩層投訴機制,投訴人如不滿意醫院/醫管局處理個案的結果,可向第二層投訴機制(即醫管局公眾投訴委員會)上訴。公眾投訴委員會是屬於醫管局大會轄下的委員會,專責以公平、公正的態度獨立審議及決定所有上訴個案。
下表列出過去3年公眾投訴委員會處理上訴個案的統計資料:
年度 | 上訴個案總數 | 成立或部分成立的個案宗數 |
2020-21 | 239 | 15 |
2021-22 | 237 | 21 |
2022-23 | 210 | 9 |
醫管局設有既定機制處理員工的紀律事宜。過去作出紀律處分的情況不限於關乎醫療投訴或申索的個案。醫管局會考慮事件的嚴重程度,以決定適當的紀律處分,包括作出輔導、給予口頭或書面警告,以及解僱嚴重行為不檢的員工。
下表列出2020-21至2022-23三個年度醫護人員(按專業劃分)的紀律處分次數:
年度 | 醫護人員紀律處分次數 | |||
醫生 | 護士 | 專職醫療人員 | 總數 | |
2020-21 | 19 | 97 | 14 | 130 |
2021-22 | 14 | 96 | 40 | 150 |
2022-23 | 21 | 101 | 10 | 132 |
註:暫未有有關2023-24年度醫護人員紀律處分次數的資料。
3)
下表列出2021年至2023年醫管局接獲的申索個案的賠償額和相關開支
(截至2024年2月底;數字以百萬元為單位)。
呈報申索個案註的年份 | 2021 | 2022 | 2023 |
作出賠償的申索個案累計數目 | 15 | 9 | 5 |
就庭外和解的申索個案支付的賠償總額 | 8.30 | 4.76 | 4.35 |
根據仲裁裁決支付的賠償總額 | 0 | 0 | 0 |
根據法庭裁決支付的賠償總額 | 0 | 0 | 0 |
醫管局向調解員支付的費用 | 0 | 0 | 0 |
醫管局支付的仲裁費用 | 0 | 0 | 0 |
醫管局就庭外和解的申索個案支付的法律費用 | 2.76 | 1.46 | 0.34 |
註:
1. 呈報申索個案是指根據醫管局醫療事故保險計劃呈報的個案。
2. 醫管局可能會在醫療事故後一段時間才收到有關索償。醫管局需要時間調查索償個案、徵詢醫學專家的意見及尋求法律意見後,才回覆索償人/代表律師。視乎專家意見及法律意見,醫管局會在適當情況下委任理賠人或律師進行協商和解。如果法律程序已經開始,各方將需要時間根據法院指示準備和提交所須文件和證據。此外,達成和解所需的時間將取決於每宗申索個案的性質和複雜性,例如在2023年呈報的95宗申索個案中,截至2024年2月只有5宗達成和解。另一方面,醫管局在2023年已就21宗2010年至2023年呈報的申索個案達成庭外和解。
問題21:根據現行法律,所有持香港身份證的人士、其配偶和11歲以下的子女,均合資格獲政府高度補貼,以享用公共醫療服務。就此,1) 政府有否統計,過去5個財政年度,有多少移民外國的港人由於保留香港身份證而繼續保留享用包括醫療在內的香港公共服務的權利;2) 實際因而提供的各項公共醫療服務的次數為何、人數為何,以及因而引致的公帑開支總額;3) 當局在釐訂政策時,基於甚麼理念決定保留移民他國人士繼續享用包括醫療在內的公共服務和福利的權利?
問題22:收費透明度是私人醫療機構規管制度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 由二零一六年十月起,政府聯同香港私家醫院聯會推出先導計劃,提高私家醫院的收費透明度。 過去七年,香港所有私人醫院經已參與先導計劃,並依手術種類整合住院連手術收費的統計數據。政府數據顯示,2021-22年度公立醫院普通病床每天平均成本價為港幣7010元,但是,公立醫院從沒按手術公佈成本價格,令人無從知曉合理醫療收費。 政府可否告知本會,對應上述私人醫院先導計劃的手術種類公佈公立醫院相關住院連手術的成本價格為何?
問題23:就急症室和普通科門診服務,政府可否告知本會:1) 過去三年,設有急症室的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人次、各分流類別的輪候時間,請按季度列出;2) 2023-24年度,各聯網的普通科門診名額及過去五年新增名額按地區列出;3) 政府有否計劃將非緊急的急症室求診人士分流至普通科門診或其他私營或公營醫療設施,如有,詳情為何?
問題24:推動基層醫療的目標之一是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政府可否告知本會:1) 過去三年,各個醫管局聯網的專科平均輪候時間及最長輪候時間;2) 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以及現行的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外,有否進一步的措施?
問題25:公立醫院病床短缺,政府可否告知本會:1) 過去三年,各醫院聯網的普通科病床數目及其增長比例;2) 過去三年,公立專科(精神、智障、療養)病房的病床數目及其增長比例;3) 政府有否統計,公立醫院病床短缺為何,進一步增加病床的計劃和開支為何?
問題26:就醫療衞生界保持和提升專業水平方面,中醫和專科醫生已實行持續專業進修,輔助醫療業管理局轄下的註冊視光師、註冊職業治療師和註冊物理治療師都已開始強制性持續專業發展計劃。以註冊視光師為例,每年業界要籌款十多萬運作持續專業發展計劃手機應用程式,方便視光師獲得所有持續專業發展課程的訊息和查看已獲取的學分。政府是否會撥款或其他方式幫助醫療業界推行強制持續專業進修?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問題27:政府於2008年推行首個公私營協作先導計劃 「耀眼行動」白內障手術計劃,善用私人執業眼科醫生,從而縮短醫管局病人的輪候時間。政府可否告知本會:1) 現時醫管局輪候白內障手術的病人數目和年齡分佈為何,輪候時間為何;2) 過去三年,發出邀請的數目為何,參與該計劃的病人數目為何;3) 過去三年,通過計劃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的人數佔公立醫院輪候白內障手術病人數目的百分比為何?
問題28:大腸癌篩查計劃推出以來,按年發現的高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high grade dysplasia or carcinoma in-situ)個案數目為何?假設所有高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個案都將演變成為大腸癌,NNT為何?因計劃減少的大腸癌推算數目為何?計劃開始至今,本港大腸癌發病率為何?死亡率為何?
答覆:
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自2016年推行,資助50至75歲及沒有大腸癌徵狀的香港居民定期接受篩查。截至2023年12月底,已有超過42萬名合資格人士參加篩查計劃。在交回樣本並得出測試結果的參加者中,有約 63 900 人的結果呈陽性。在已接受大腸鏡檢查服務的參加者當中,超過33 000人被診斷患上大腸腺瘤,約2 900人被診斷患上大腸癌。
在大腸腺瘤個案中,約 2 000 宗(5.9%)屬高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海外地區評估大腸癌篩查計劃成效時,普遍以大腸腺瘤個案和大腸癌個案在參加者中的比例作為其中的指標。整體而言,在本地計劃參加者中,分別發現約7.8%大腸腺瘤案例和約0.7%大腸癌案例。透過計劃確診的約2 900宗個案,約1 900宗經過初步分析,結果顯示當中約 57% 屬早期(第二期或以下, 其中原位癌佔大約 4%),故治癒率較高;對比非經篩查計劃確診的大腸癌中,只有約38%屬早期(其中原位癌佔大約4%)。相關篩查可及早識別未出現病徵的大腸癌患者或高危人士,讓他們能夠及早接受治療,大大提高治癒率,而在大腸鏡檢查過程中切除大腸腺瘤,可避免演變成癌症。
自 2016 年香港大腸癌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及死亡率表列如下:
年份 | 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每十萬標準人口) |
2016 | 35.7 |
2017 | 35.8 |
2018 | 34.8 |
2019 | 33.1 |
2020 | 29.6 |
2021 | 34.0 |
資料來源: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年份 | 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每十萬標準人口) |
2016 | 11.9 |
2017 | 11.7 |
2018 | 12.1 |
2019 | 11.0 |
2020 | 11.2 |
2021 | 10.9 |
2022 | 10.8 |
資料來源:衞生署
* 年齡標準化比率是根據Segi(1960)世界標準人口計算。
問題29:公立醫院在過去數年間不斷增加智慧醫院的項目設備與科技, 醫療儀器一日千里,特區政府有沒有預留更新或替換這些智慧醫療儀器與設備的相關費用?
問題30:預算案演辭指將建立「第一層審批」制度,直接根據臨床資料在本港審批藥械,政府可否告知本會,該項目是否有具體推進時間表,目標是何時完成第一層審批制度的建立?
問題31:特區政府推動基層醫療,策略特別着重疾病預防,立意良好,但在執行過程中需要不斷豐富完善。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需要脊醫的照顧,如今,前線醫生尤其是骨科以及物理治療師疲於奔命,他們的壓力亟待減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政府推行基層醫療,會否加入脊醫服務,令市民有更多選擇?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問題32:就衞生署牙科醫生的人手變動詳情,政府可否告知本會:過去三年新入職人數(佔衞生署牙醫人數百分比)和離職人數(需列明退休和辭職人數的佔比)。
答覆:
衞生署牙科醫生的主要職責為負責在轄下的牙科診所或其他機構提供牙科
服務,以及執行行政職務。截至2024年2月1日,衞生署牙科醫生的實際員額為269人。
有關衞生署牙科醫生職系的編制、實際員額、空缺、流失率、新入職人數及離職人數如下:
註一 流失率的計算方式是將流失人數除以該財政年度年結日或截至2024年2月1日的實際員額。
問題33:就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政府可否告知本會:1) 請按專科列出透過特別註冊來港執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人數和畢業地區;2) 政府有無計劃於2024-25年度繼續擴大醫生註冊條例附表1A「獲承認醫學資格」名單,詳情為何?
問題34:《2021年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2022年4月30日生效以來,各新增加罪行的檢控數目、定罪數目和判罰數據為何?條例生效以來,本港吸食加熱煙和電子煙人數按年為何,年齡分佈為何?
完整書面答覆文件請參閱附件:
Comments